第十课 怎样作初信造就事工
一、本课目标。
认识对初信者应从哪些方面作灵命的栽培和教导,使信徒灵命稳步成长。这是牧养事工中的一个基本重要事工。
二、预习部分。
1、思考题。
(1)回顾你信主后灵命的成长过程,哪些事工对你灵命长进最有帮助?
(2)你所在教会对初信者是如何关怀带领的?有没有系统的造就安排?
2、预习经文:背诵 罗 8:31-39
三、讲课部分。
1、信徒需要初信造就。
2、什么是初信造就事工。
3、怎样作初信造就事工。
4、谨防使初信者不得造就。
四、讨论部分。
1、共同拟订出一份包括 10-15个初信造就题目的教材。
2、在你灵命成长过程中,哪一位主内长者给你的帮助最大?他是怎样帮助你的?
讲课全文
一、信徒需要初信造就。
我们信耶稣,是得新生命;约20:31既是生命,就不是一成不变,而是会成长、有丰盛老练过程的。但就如孩子从生下来后,父母照顾得合宜,孩子就长得健康得体;否则虽也是在长,却可能既不健康,又不懂事,被人说“没有教养”。初信造就正是对信徒属灵教养的具体内容,使他们灵命丰盛老练,体现出有教养的生命。
1、来5:12 对初信的人需要教导神的圣言小学开端内容。
从这处经文的内容,可以知道我们作教导,是有不同程度内容的;有对“作师傅”的,也有针对“开端”的。用我们今日的表达,前者应当就是门徒训练,是我们下一课的内容;后者则是初信造就,就是我们这课要讲的。信中特别强调“开端”的内容,乃是教导神圣言的基础(小学),就是圣经的基本真理,关系到我们的基本信仰;这就是初信造就应有的内容。
2、约10:10 从得生命到得丰盛生命,需要有生命的粮供应。
耶稣的要求,我们不但需要得生命,并且还要得的更丰盛;这里的丰盛就是生命长大成熟的反映。我们信耶稣得生命,是一下子的;但生命丰盛却是一辈子的追求。要使生命丰盛,必须有丰足的生命粮。圣经里提到生命粮,首先就是主耶稣自己;只有常来到他面前,我们的生命才有足够的灵粮,也才能健康成长。约6:35另外神的话也是我们生命的粮,如果不听神的话,我们的灵命就会饥饿干渴。摩8:11后者也就是初信造就的实际意义。
3、弗4:13 长大成人需要在真道和对主的认识上有长进。
这里向我们指出一个衡量是否长大成人的标准,就是我们对主是怎样认识的。我们对主的认识越深刻完备,反映我们的生命也越长进丰盛。就如儿女对父母的认识,不同年龄时在程度深度上,是会有很大不同的。孩子对父母的认识,多是从生活需要的层面,把他们看作是供应者,保护者,管教者;当我们长大成人了,对父母的认识就不应再停留在生活的层面,而能进入思想感情的层面,明白父母的品性爱好,对自己的苦心培育。
我们对主耶稣的认识,也同样可以反映出我们灵命成长到什么地步。初信时我们只知道耶稣是救主,担当我们的罪,是我们的好牧人,满足我们一切需要;但当生命长大了,就不再停留在这些认识上,而是能体会主的心肠,明白主的心意,以讨神喜悦为目的。当我们能有这样的表现,正说明自己灵命是长大了;这也就是初信造就栽培的方向。
4、腓3:10-12 我们对主的认识需要从初浅到全面。
腓立比书是保罗在罗马被关押时写的。腓1:13保罗那时信主已经三十年以上,事奉主也有二十年了;但他并没有自满,并不以为自己“已经得着,已经完全”,而是仍在继续追求中。保罗这里说“竭力追求”,不是因为还得不到,而是还没有“得完全”。第11节的“或者”,原文意思是“无论如何”,就是说他无论如何是得到复活的;只是现在仍需要继续追求,因为对主的认识,还没有到“完全”的地步,耶稣召他要去得的,也还没有得完全。
我们对主的认识,也是需要从初浅向深刻逐渐追求得到;而初信造就的内容,正是帮助信徒跨出这样追求的第一步。
二、什么是初信造就事工。
那么初信造就,需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呢?
1、帮助信徒深刻认识基本救恩。
首先就是对基本救恩的认识。我们每个人在信主时,对救恩应当都已经有认识,但难免是肤浅的,利己的,只是最基本的内容。我们对救恩的认识越是深刻平衡,在传福音时才越能把福音内容讲解清楚;而且我们自己的灵命,也会随之而更加爱主,因感恩而甘心服事主。
下面这几个名词,都是基本救恩里经常提到的,是每个信徒都熟悉的,但可能只停留在朦胧中的概念;因此对这些名词进一步的认识,是帮助初信者打好信仰基础的重要一步。
1)相信。可1:15?
“信耶稣”是每个信徒信主的第一步,虽是教会里最经常讲的,却不等于就很容易能讲清楚。每个人都是 “信耶稣”的,但各人“信”的实际内容,却会出现很大不同。由于“信”这个字也是我们生活中的常用词,大家对它的字义早有深刻印象;而这文化字义却常会造成信徒对“信”认识的混乱,当人按“信”的文化字义来信耶稣时,信仰上就出现了偏差。
耶稣出来传道时,首先就对该信什么,作了清楚的注解,乃是要“信福音”。我们再从圣经看什么是福音,就可以知道“信耶稣”具体应当信什么内容了。林前15:1-4这是我们作初信造就首先必须讲清楚的。
2)接受。约 1:12
相信和接受是分不开的,因为信耶稣的“信”,就是指接受;所以相信耶稣就是接受耶稣。虽然我们把相信和接受分成两点来讲,却不是两步内容,只是同一内容的两个方面。我们相信耶稣,首先就是相信他的替死代赎救恩;因为是“接受”,所以我们不是明白一个道理,不是认同一种观念,而是表明自己需要这“替死代赎”,接受这“替死代赎”,经历这“替死代赎”;因此前提就是“我是个罪人”,否则就没有替死的需要。
3)承认。罗 10:9-10
一般人对相信的理解,以为只是在心里的意见观念;圣经为防止我们“信”偏了,所以对相信又作出补充;是包括“口里承认”的。我们信耶稣,不是一种信念,一种观点,一种学问;相信是包括“在人前承认”的。这也是初信信徒应当要认识的内容;除了在特殊情况下,公开自己的信仰,不是可有可无的个人自由。
4)悔改。路 5:32
社会上悔改的意思,是因后悔而希望改正;事情做了,希望变成“没有做”。这样的悔改,犹大卖主后也有过。太27:3当他看到耶稣真被钉在十字架上时,他后悔想“不卖”了;当然这样的后悔总是“莫及”的。耶稣对悔改提出的要求,是“罪人悔改”,意思是要“悔罪”,因对所犯的罪痛恨而自责;重点不在靠己力“改过”。虽然存“改过”的心也是好的,但总是后悔莫及的,因为做过的事是不可能变成“没有做”的;而且想靠己力改,也是靠不住的。施洗约翰的洗礼就是这类悔改的洗,徒19:4这些百姓受洗的时候是确实想改的,但回到家里,行出来就由不得自己了。罗7:18
5)认罪。约 16:8
什么才是真正的“认罪”?有人以为坦白罪行,把事实过程说一遍,就是认罪了;但这只是“报流水帐”,在他心里可能毫无悔意,甚至还暗自得意的。圣经对“认罪”的要求是为罪自责,有忧伤痛悔的心;着重的是内心改变,不是用“坦白”事实来换取神的宽大。
6)得救。太 1:21
说到得救,一般首先想到的,就是从地狱里救出来。虽然这样的认识并不错,但更正确的认识,耶稣是把人“从罪恶里救出来”。人会下地狱,是因有罪的缘故;如果罪不解决,只想等待奇迹发生,耶稣前来救你,是等不到的。很多人以为,地狱是属魔鬼的地界,我们被他关在那里;耶稣则因我们归顺了他,成了同伙而前来“劫牢房”,那是荒诞无稽的想法,是受了传统迷信思想的影响,才会有这样的错误观念。
圣经清楚记载,地狱是在神掌管之下;魔鬼将来在那里是受痛苦刑罚,不是掌权。启20:10如果我们坚持不愿离开罪恶,就成了魔鬼的“殉葬品”,也被神扔进火湖;既是神扔进地狱的,怎么可能等耶稣来救呢?但在神的安排里,并不愿人被扔进地狱,因此为人预备了救恩,要把罪人从罪恶里救出来。当我们脱离罪恶,自然就不会被神扔到地狱里去了;这才是我们“得救”的真实内容。那些拒绝救恩的人,乃是拒绝脱离罪;虽然他们也非常想脱离地狱,但他们的罪,使他们无法脱离。
7)赦罪。西 1:13-14
由于罪的工价乃是死,所以我们对“罪得赦免”都十分重视,是信耶稣的关键目的和内容。我们理解的赦罪,一般也只满足于神不再计较追究我们的罪行。但这只是对罪的“治标”层面;神的救赎计划乃是为我们“治本”,借基督替死,不只涂抹我们的罪,更重要的是救我们脱离黑暗的权势,使我们和罪彻底脱离关系。?
8)重生。约 3:6-7
弟兄姊妹都知道重生是“信耶稣”的另一种说法;至于什么是重生,怎样能得重生,就不一定清楚了。虽然“信耶稣就是得重生”这样的认识是对的,但“信耶稣”又不一定都已经得重生,这是为什么呢?因为“信”有不真不正的。我们从圣经关于怎样得重生的要求,也可以反省对照自己,究竟是否是真信耶稣的。
耶稣指出,重生就是要从水和圣灵生。从更多关于重生的经文,可以知道“水”乃是指神的道。弗5:26、彼前1:23人能重生,离不开因为明白真理,听信福音而接受救恩。从圣灵生,则是指重生必有的经历;圣灵在人心里首先的工作,就是为罪痛悔自责。约16:8经过这样水和圣灵 “生”的人,一定是重生的,也一定是真信耶稣的。
9)称义。罗 4:25
顾名思义,“称义”是指名义地位上得到的内容,是赐予的,助成的,不是自己真实达到的。通常我们最关心的,就是得永生,罪得赦免,这是得救的关键;因此名义上“称义”对我们有什么关系,就不那么关心。其实这不但跟我们有关系,而且还是关系重大。
脱离罪的权势,是神除去我们负面的影响,称义则是加上正面的荣耀。就如一个欠债的人,有人帮你还债,你就不再欠债,但仍是一无所有的穷人;现在有人在帮你还债外,还给了你一大笔钱,这时你就不只是不再欠债,而且还成了一个有钱人。称义正是在“脱离罪的权势”之外,更给我们正面积极的地位,成为义人。社会上一个无罪的人,不等于就是义人;义人是指不但无罪,更对社会有“义”的功绩。当然这“义”的功绩,不是我们自己赢得的,全是主的赐予,是神称我们为“义”的。
10)成圣。林前 6:11
成圣和称义连用,因为两者都是反映“脱离罪恶”的积极面。称义是从脱离罪恶的后果,更加上正面的“义”;成圣是从脱离罪恶的败坏,更加上正面的“圣”,所以和称义相同,也是白得的赐予,着重在圣洁的名义和地位,是罪得彻底洗净的明证。
圣经里提到“成圣”的经文,除了指地位外,也有要我们追求达到的实际圣洁表现。帖前4:3就象“称义”是白得的地位,接下来我们需要行出相称的义而“成义”;同样的我们信主后,地位上已经“成圣”,但我们接下来也应当努力追求“成圣”。虽然用的名词是相同的,我们从经文的上下文,可以分辨出它们所指是哪方面的内容。
以上十点都是“信耶稣”的基本内容;当我们信的时候,这些内容就同时临到我们。虽然有些弟兄姊妹在具体经历这十点内容时,会有先后的感受;但在神的救赎里,它们却是一个整体,是不可分割,没有先后的。说得更清楚一点,我们信耶稣得救,是不可能只得到其中几点的;要么全得,要么全没有,也就是没有得救。(这里的成圣和称义都是指地位上的)
这些内容反映我们信仰的起点,所以应当是我们作初信造就最重要的基本内容。信徒明白了,不只能对自己信仰打好扎实的基础,在今后追求道路上不容易走偏;而且在向人传福音时,也能把救恩介绍得更清楚平衡。
2、帮助信徒建立个人灵修生活。
福音的信息,是强调赦罪的救恩,以至有些人信主后,以为既然罪已得赦免,手续办完,目的达到,就等着上天堂吧。由于在信仰上不负责任,不想追求,才造成很多自以为得救的挂名基督徒。因此对初信者在真道上的造就,就不但重要,而且必要;最好的方法,就是个人灵修生活。由于这对每个初信者,都是生活中全新的内容,所以需要借初信造就的教导,帮助他们建立起这样生活内容的习惯,才能一生受用蒙福。
在我前一辈的主内长者中,大多都有“守晨更”的灵修习惯,清晨起来读经祷告;因为这是当时对信徒明确提出的要求;随着都市生活的现代化,这样的灵修习惯也渐渐从信徒的生活中淡出。虽然现在我们不一定需要在那么早,用那么长时间,也不一定需要是早上;但如果连每天灵修也变成“不一定需要”,那就不合适了。我们可以不要求信徒象前辈那样“守晨更”,但仍应当帮助他们建立起每天灵修的习惯。这原是对信徒灵命长进十分关键的内容,可惜今天在很多教会,因没有足够的重视,严格的要求,认真的教导,以至很多信徒信主后,还根本不知道在生活中有需要建立“灵修生活”这回事。
1)认真读经和祷告。
读经和祷告是我们灵修生活最主要的两大支柱,是我们新生命的灵粮,和与神保持交往的途径。我们在教会里和弟兄姊妹一起读经和祷告的时间是很有限的,因此必须要有个人在家的读经和祷告;而且这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的习惯,才能持之以恒。
(1)提后 3:15-17 读经可以明白神的旨意,知道该如何行。
圣经是世上唯一由神直接默示的书,所以是唯一可靠从神来的话。离了圣经,我们就不知道主喜悦什么,神的旨意是什么;因此任何有心追求灵命长进爱主的弟兄姊妹,都需要在圣经上狠下工夫。初信者由于生活中向来没有读经的习惯,因此需要有具体的指导,督促他们能定时定量读经。定时是每天都当读经,定量则应当适中,太多了做不到时反会自暴自弃。如果要求每天读三、四章,用十五分钟时间,一年就可以把新旧约圣经读一遍。当我们能有具体的建议方案,加上经常提醒督促,就能实际帮助初信者建立起每天读经的习惯。
(2)腓 4:6 祷告是和神说话,把所要的告诉神,更是亲近神和神交通。
祷告可以随时随地,不受条件限制与神说话。初信者的困惑是不知祷告什么;曾有初信者跟我说,最好有什么“经”,他愿意每天规定背几遍都行。虽然其它宗教有这样的方法,但却不是神的要求。我们祷告就如跟父母说话;没有父母会喜欢孩子来到跟前,每天背上一通固定的内容,就算跟父母说话了。父母愿意听的,是孩子真心自由的交谈。神是我们在天上的父,我们可以自由地把自己所想所要的,据实告诉神;即使说得不合适,神也不会责怪。这和“明知不对,偏向神强求”是不同的。
祷告还不只是把所要的告诉神,更是为了和神亲近沟通。正如儿女到父母跟前,不应只是因为有什么需要而来“申请”,更应当有要想亲近父母的心意,和父母有爱的沟通;这才是父母的希望,也是我们祷告更要紧的内容。
我们除应当有这样对祷告意义的教导外,也应当有具体的建议。当有需要时,我们可以随时随地,不拘形式的祷告;但每天早上起身和晚上临睡,能建立祷告的习惯,对我们一生过虔诚敬畏神的生活,是有直接重大影响的。我们借早上起身祷告,把一天道路交托仰望在主手里;晚上临睡祷告,反省一天中的得胜和失败,可以因此得教训学功课。
我父亲年近百岁时,有时在我家小住,我每天晚上服侍他睡觉。有一天他临睡前,忽然说“我还没有祷告呢”;其实当时他脑子已不那么清楚,我知道这是他习惯使然,就帮助他跪在床前,祷告了好几分钟,才起来睡下。看着一百岁的父亲如此跪着祷告,即使只是习惯性的条件反射,深深体会这样的祷告习惯,对人一生过敬虔生活的作用,实在是太大、太美了。今日年轻一代信徒,如果失去这样的习惯,在人生表现上的损失,实在是难以估量的。
此外,也应当鼓励初信者建立饭前祷告谢恩的习惯;这是耶稣留下的榜样。约6:11我们这样行,不但可以帮助自己常存感恩的心,还可以因此结识更多弟兄姊妹,并为向人传福音创造机会和条件。
至于每天应当在祷告上花多少时间,有人以为时间越长越好,其实未必;圣经的要求是要“进内屋,关上门”。太6:6-7可见不在时间长短,而在是否真心诚心专心。一般每天早晚的祷告,每次用几分钟,把心中的负担说清楚就可以了;这样才能持之以恒,每天不间断。当然如果为特殊需要,心灵有特殊托付,自己有特殊追求,祷告时间的长短并没有限制。
2)追求属灵和得胜。
读经和祷告,是我们灵命追求的具体方法;那么我们追求的目标是什么呢?那就是要追求属灵和得胜,是我们信主后的努力方向。就象我们前面提到的,称义以后,更需要活出义,成圣以后,更需要成为圣洁;而且这样的追求,不是一劳永逸的,乃是我们一生的追求。
?? (1)林前 3:1 属灵是指顺从圣灵不顺从肉体行事。
保罗清楚指出,信徒有属灵和属肉体的不同;虽然属肉体的信徒也是有生命的,但却是婴孩的生命,因此需要长大成人。我们在信主后的追求,就是要从婴孩向成人长大;从原来习惯活在肉体里,转变成活在圣灵里,这就是“属灵”的实际。但这属灵生命不是自然就会长大长好的,是需要经过有人指点造就,自己追求努力的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,凡事注意顺从圣灵的意思,抵制肉体情欲的败坏,这就是我们追求“属灵”的具体内容。罗8:5
(2)加5:24 得胜是指把肉体连肉体的邪情私欲钉死在十字架上。
我们信主得救后,下一步的追求就是要得胜。那么我们需要得胜什么呢?我们首先想到的,常就是得胜魔鬼。虽然得胜魔鬼是最根本的;但反映到我们各人身上,更具体的乃是得胜“自己”,我们只有先得胜了自己的旧人和肉体,才可能得胜魔鬼。雅1:14-15圣经里讲的肉体,不是肉身,而是指我们的邪情私欲;我们必须把它钉死在十字架上,也就是要靠主十字架,治死肉体的邪情私欲,这才是我们首先需要追求的得胜。
3)保持警醒和圣洁。
这也是信徒信主后应当时时注意的内容,是主对我们的要求。
(1)启16:15 知道主必再来、主必快来,我们应当警醒预备迎见主面。
等候耶稣再来,是每个信徒最大的盼望;我们有愿主快来的心,也是见证自己没有贪爱今生世界,而是向往永生永世。虽然如此,当我们还活在世上时,我们并不是消极等待,厌世避世,而是积极的;因为这世界正是主托付我们事奉的地方,活在世上正是主给我们事奉的机会。而且主再来时,就是我们要向他交账的时候;所以当我们在盼望主再来时,也应记得要随时准备好向主交账。
(2)弗4:20-24 将心志改换一新,脱去旧人成为新人。
肉体情欲的败坏,是我们理所当然应当脱去弃绝的;但在我们生活中,还会有些旧习惯旧观念,虽不是明显违背真理,却也是不造就人,不造就自己,对自己灵命长进没有益处的,因此也都是不可行的。林前10:23今天我们的信仰,并不是靠规条禁令来维持,乃是要穿上新人,将心志改换一新,行为改变一新。因此我们在教导初信者时,不是这里一点,那里一点,加上许多规条;而是着重在成为新人,穿上新人。这“新人”虽是主在我们里面的作为,但“穿上”是需要我们配合努力的。太22:12
3、帮助信徒认识真神遵他旨意。
初信造就的另一个重点,就是帮助他们从真理和经历上,不断加深对神的认识。
1)真理上认识他。
一般人对自己的理性都很有信心,认为可以明白一切想要明白的事;所以很多初信者并不明白,在神的事情上,若不是神启示我们明白,想靠自己理性,是帮不上很多忙的。在关乎神的事情上,需要更多用信心,而不是理性;因为人的理性是被造的,怎能明白创造者?尤其在关乎神本性上的事,如神的三一性,耶稣在世时的神人二性,我们更是只能按照圣经所教导的,认识多少就接受多少,明白多少就相信多少;切不可自作聪明,擅作解释,这不但会出错,而且也是对神妄自尊大的亵渎。
但神按自己的形象样式造人,是希望人对他有一定认识的;因此在神启示我们认识他的范围,我们应当尽力寻求明白,不断丰富深化。
(1)弗 4:13-14 对主认识的不断加深,就是长大成人过程的反映。
怎样表明自己的灵命是成长了,从外形是看不出来的,却可以从对主的认识反映出来。就象儿女小的时候,对父母的认识是简单而幼稚,表面而物质的;到长大了,对父母的认识,就能提升到思想人品感情的层面。当人能有这样深刻的认识时,父母知道儿女长大懂事了。
一般信徒初信时对神的认识,大多停留在个人得救,今生祸福的层面;因此需要引导他们对神有深一层的认识,从明白他的旨意,了解他的喜悦,体会他的心肠,满足他的心意;这也就是在帮助他们的灵命长大成人。
(2)彼后1:5-8 信主是我们属灵生命的起点,接下来还有更多需要“加上”。
彼得后书这段话十分有意思,在“有了信心”后面,还有许多需要加上的;正是提醒我们,信主只是生命的起点,接下来还需要有一系列的追求,有不断“加上”的需要。这些需要加上的,正是我们作初信造就的具体内容。
2)心灵里亲近他。
我们灵命是否长大,也能从和神亲近的程度上见证出来。如果儿女长大,对父母的认识是深刻了,但和父母的距离却越来越远,这也不是真正成长懂事的表现。真正成长的儿女,应当能体会父母对自己的苦心,也因此对父母更孝敬体谅,和父母更亲近。一个灵命长大的人也是如此,他必然会对主恩主爱有更深刻认识,也因此就更感恩爱主,渴慕亲近神。
(1)路 1:46-47 凡事上尊主为大、以神为乐。
亲近神不是一句空话,只有心中尊神为大,以神为乐的人,才会渴慕亲近神,否则是不会喜欢亲近的。马利亚要顺服接受神这样的安排,是极不简单的;不但这会使她终生在人前蒙羞受辱,而且在律法下,更有被石头打死的可能。但她仍能甘心顺服,因为她心中是尊主为大、以神为乐的。她确实配蒙大恩;今天我们要亲近神,也应当有象她那样对神的心志;虽然我们不接受天主教对她荒谬的高举,不能连对她应有的尊敬和应学的榜样都忽略了。
(2)西 3:1-2 生活中多思念上面的事。
神在天上,我们去不了,又怎样亲近他呢?保罗在歌罗西书告诉我们一个非常具体的好方法,我们人去不了,我们的思想是可以去的;多思念上面的事,就是到神那里,与神亲近。从保罗信中接下来的教导,可以知道这“思念上面的事”不是空想天堂美景,而是在世上治死肉体的情欲污秽,竭力追求按真理行,因为我们所爱所渴慕所追求的,都是“在上面”的。
3)生活中见证他。
我们初信耶稣时,目的只是罪得赦免,不至灭亡;但我们的信仰却不应停留在这初步的愿望上,应当进一步由感恩而产生报答主恩主爱的心,也就是要在生活中见证主。
(1)路 8:47-48 在人前见证主是主对我们的期望。
这位患血漏的女子,想暗暗的摸耶稣得医治,不好意思在人前公开出来;但耶稣却不放过她,一定要她把得医治的事实见证出来。耶稣不是故意要使她难堪,但却希望任何蒙恩人,都能在人前见证自己所蒙的恩。一般我们信主,不一定有象病得医治这样奇妙的经历;但我们信主后生命的改变,应当是主在我们身上更奇妙的作为,是更有说服力的见证。因此我们在作初信造就时,必须明确指出这一要求,耶稣是认真指望我们为他作见证的。
(2)彼前2:12 品行端正是见证神的前提。
彼得特别提醒我们,在外邦人前要品行端正;这是我们必须做到的,否则就无法在人前为主作见证。由于福音全是恩典,反映神的大爱;使有些弟兄姊妹信主后,以为既然一切有恩可恃,在主里已经得到释放自由,就可以任意而行,不服约束,没有节制。所以在初信造就中,必须提醒大家,在生活中是更不可放任,应当约束己心;彼前1:13在圣灵所结的果子里,就有节制的表现。加5:23
4、帮助信徒持守真道不受迷惑。
教会里难免会有异端假先知的迷惑,因此作初信造就时,也应当有适当的提醒,以免在面对的时候,受了迷惑还不自知。我们不需要研究异端的内容,但应当牢记纯正信仰的规模,凡超出这一范围的内容,就当拒绝。提后1:13
1)林前4:6 圣经就是我们信仰的规模和依据。
保罗提醒提摩太,要持守纯正话语的规模,这规模在哪里呢?我们结合哥林多前书这处经文,可以知道就是这本圣经;任何人的教导,都不可超越这里所记的内容。异端的内容变化多端,我们无法预知,更不可跟踪;但我们却有圣经为准则,牢记圣经的规模,掌握圣经反映的真理一贯原则,常常问一下圣经是怎么说的,以此作对照,就不容易受异端假先知的迷惑。
凡初信者,总很容易偏听偏信,以为人家有来头,还会错吗?总比我懂得多吧。而现在一切错谬之道,也总是先自我吹嘘,把人慑服。但如果我们能对一切新奇道理,不论是谁来传,先问一下,圣经里有吗?是明文教导还是随意的灵意预表运用?异端邪说就不那么容易迷惑人了。
2)弗 6:11-20 穿戴神所赐全副军装,有敬虔的属灵生活,就能胜过魔鬼诡计。
任何异端错谬都是来自魔鬼的诡计,所以我们和异端假先知之间,不只是道理上的是非争辩,而是和魔鬼之间的一场属灵争战。因此在初信造就里,也要有准备应战的教导;在明白真理之外,还要穿戴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,方能投入战争,取得胜利。以弗所书所告诉我们军装的具体内容,就是我们作初信造就应当要教导的内容。
5、鼓励信徒投入教会生活和事工。
家庭教会为应对特殊环境的要求,具有最灵活的聚会模式;但也因此使有些弟兄姊妹以为,连聚会的要求也可以灵活了。尤其在文化革命阶段信主的弟兄姊妹,因为没有稳定有形聚会的机会,以至在观念上,造成只要心里相信,个人信主就够了,不需要有教会生活。当我们在这样特殊环境下时,这一观念无法得到纠正;但到了有可能的情况下,就应当对信徒提出明确正面的教导和要求。我们信耶稣,不是信念,乃是信仰,所以应当要过教会生活,这乃是肢体生命所必需的。
1)遵行圣礼。
信耶稣着重的是心灵诚实,没有很多礼节仪式要求。约4:24虽然如此,有两件事却是主亲口命令,亲自设立,不是可有可无的,就是受洗和圣餐。它们的意义不在遵行教规礼节,乃是我们的属灵经历。初信者或有不明白以至不重视的,因此我们在初信造就中,必须明确提醒,敦促认真遵行。
(1)浸礼。罗 6:3-4 这是主要求我们与他同埋同活的经历。
有些人把受洗看作是“入教仪式”,因此在各种原因考量下,常有愿意信,却不愿受洗的。也有人以为受洗是洗罪的表示,既然我们信主时已经罪得洁净,那么受洗就是多余,最多是选择性的。为此我们在初信造就里,应当着重指出受洗的意义,是与主同埋葬同复活的属灵经历,也是在人前见证自己完全属于主的宣告。
(2)圣餐。林前11:23-26 是主亲自设立吩咐当如此行的,为的是记念主。?????
耶稣在十字架作成的救恩,是献上一次永远的赎罪祭。来10:12虽然我们所得的救恩,不需要一救再救,但对主这样的救赎,耶稣却希望我们借着圣餐(擘饼),一再记念所得的救恩。这是耶稣亲口说的“你们应当如此行”;因此在初信造就里,必须提醒信徒,这乃是不可忽略,必须认真遵行的。
2)参加聚会。来 10:25
在文化革命阶段,由于教会处在十分特殊的环境下,好些人信了耶稣,没有聚会的机会,或为聚会需要付的代价太大,不是初信者能承担的,因此养成了不聚会也不要紧的观念。对特殊情形下的做法,我们不能过分勉强;但如果到有机会聚会,都认为不聚会不要紧,那就偏离真理教导了。圣经明说“不可停止聚会”,不是可以由自己喜欢和方便决定的。?
(1)聚会。徒11:25-26 参加聚会能受教导而活出基督的样式。
安提阿教会经过一段时间的聚会,信徒灵命大得长进,聚会的结果是“门徒称为基督徒”。这一方面宣告了教会脱离犹太教的最后影响(称“门徒”),一方面也是信徒灵命长进的表现;称为基督徒(小基督),正是活出基督样式的见证。可见聚会给信徒带来的属灵造就有多大,既是使教会走在信仰纯正的道路上,也是造就信徒灵命长进有见证。
(2)查经。徒 17:11 按时共同查考圣经是主称许的作法。
我们参加聚会,还不只是一个星期做一次礼拜,听一次道,应当参加更多各类聚会。前面课文已有对各类聚会作过介绍,这里我用“查经”,因为当时庇哩亚人就是从查考圣经而明白真道的,圣经称许他们这样的做法。其实他们的“查经”,应当就是初信造就的内容;所以应当敦促初信者参加这样的造就聚会。
3)圣徒相通。
初期教会一开始,在圣殿院子聚会外,也就有在家里圣徒相通的安排。有形的聚会比较容易被禁止,要禁止个别圣徒间的相通,就不那么容易了。到耶路撒冷教会大遭逼迫后,徒8:1他们没有再在圣殿聚过大会,可能环境已不允许;但在家里圣徒相通就不容易被禁止。
记得文化革命开始,我在上海,一切聚会被禁止,到处是红卫兵随意进入人家;三年之久,连弟兄姊妹间个别交往也受到影响,因为大家都在被监视下。但到社会上停止抄家后,虽然还是不能聚会,但弟兄姊妹间暗中个别交往就已渐渐恢复,家庭聚会已有在暗暗开始的。可见这一圣徒相通的方法,对教会聚会是十分重要的补充。
?? (1)团契。林前12:25-26 应有肢体生活,灵命中彼此提醒勉励。
当教会人数增多时,牧者对那么多人无法照顾周全,难免会有忽略的地方;如果有团契,就可弥补这一不足。团契不但可以有教会里固定的聚会安排,也可以在家庭里举行,使人更能感到聚会的温暖。相熟的弟兄姊妹在一起查经或祷告,也比较容易取得好的效果。因此应当鼓励初信者尽量参加团契的活动。
?? (2)交往。徒5:12 弟兄姐妹常在一起,相互提醒帮助,成为生活中重要内容。
初信者的生活圈子,难免还是以不信的人为主;应当鼓励他们开始多和弟兄姊妹接触,在可以有选择性的交友时,渐渐做到以和弟兄姊妹交往为主。弟兄姊妹在一起,不只是一起读经祷告,也可以有生活交往的内容,既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,也可以带有信仰生活的意义。
王明道先生在他的著作里有提醒,从我们和人交往,比较喜欢和不信的,还是和弟兄姊妹在一起,可以看出自己灵性的光景如何。这确实是一个很实用的鉴定方法。
4)钱财奉献。
中国教会从建立伊始,经济基本都是由海外教会弟兄姊妹负责支援;一直到上一世纪五十年代,这一情况才开始改变。以后家庭教会兴起,面对各种压制,根本不可能收奉献;少量开支基本都是同工们自己解决。近年来随社会生活改善,聚会人数增多,家庭教会的经济情况也完全改观;大多数教会也开始把财务问题制度化。虽然如此,在一般教会里,对奉献真理的教导,还是偏少;很多同工不很愿意讲这方面的真理,以至有些初信信徒对奉献毫无认识。
其实奉献金钱,不只是信徒的义务,也是权利;在作初信造就时,这应当是重要的基本内容;使信徒不至失去积蓄财宝在天上的机会。太6:20而且这也是从神蒙更大祝福的途径。徒20:35
(1)本分。林前 16:1-2 按照自己进项奉献一定数目,作圣工之需。
首先要明白奉献是信徒的责任。教会是信徒属灵的家,因此事工经费的需要,乃是信徒应负的责任,这样的奉献乃是本分。保罗要哥林多信徒每主日聚会时,按自己进项一定比例奉献,而且说清楚是应当的。有些教会参照律法下对以色列民的要求,把这比例定在十分之一,应当是一个适当的参考数据。
(2)爱心。林后 9:1-2 对工人和肢体的关爱是爱主的具体表现。
除了教会事工有固定支出的需要;也有对弟兄姊妹关怀,需要拿出实际的行动。这类慈惠事工也包括救济贫苦,和救灾救难的社会服务。由于社会上这方面的需要是“无限”的,而教会的财务资源是有限的,因此怎样分配使用,就需要运用属灵的智慧,作出符合神旨意的安排。西1:9这里面也会有些真理原则依据的。一般来说,在安排中,对弟兄姊妹缺乏的关顾,应当是优先的;而对事奉同工的缺乏,就更应当是首先考虑的。从保罗对提摩太关于寡妇安排的教导,可以给我们作参考。提前5:4-17
5)学习事奉。
虽然初信信徒不一定就能参与主要的事奉,但也应当对事奉的责任开始有认识,并且应当乐意参与教会各类辅助性的事工。
(1)献上自己。罗 12:1 这是每个信徒得救后首先理所当然的事。
过去读这处经文,总以为是神对事奉神的人要求,而且还不是一般要求,而是最高要求。有一次神忽然让我注意到,罗马书前十一章,都是讲跟我们得到救恩有关的内容;十二章开始,是我们蒙恩人该如何还报的内容,首先就是要献上自己。因此这不是对少数人最高要求,而是对所有蒙恩信徒要求的开始。因此这一要求不是放在门徒训练,而应放在初信造就里才对。神在我们信了主以后,就希望我们能把自己献上,当作活祭;使一切蒙恩人都能够有一个为主而活的人生。
(2)配搭事奉。弗 4:16 教会事工应当人人投入,学习配搭。
由于教会事工是人人有分的,所以相互配搭,同心事奉就显得格外重要。对初信者来说,虽参与事奉,却不应当依仗自己的学识才干,社会影响,经济地位等,成为事奉的核心和领导;这会把教会事工带向世俗人意的道路。提前3:6我们鼓励初信者投入教会事奉,应当从基本的辅助性事工做起,如事务工作,探望事工,传福音事工等;并且也应当从和人配搭中学习事奉。
6、鼓励信徒带领全家到主面前。
鼓励初信者向自己家人亲人传福音,不只是事奉,也是责任;而且鼓励初信者认真为他们祷告,向他们传福音,请他们去教会。这是初信造就的一个十分重要内容。
我母亲不但是家里最先信主的,也是父母两家人中最先信的;因此她信主后,就开始在家里有家庭礼拜,每周请人来传福音,请亲友来听道。这样不到一年,母亲就因飞机失事去世;虽然她信主后在世只很短时间,在教会里也作不了什么,但却抓紧时间,尽力向亲友传福音。如今不但我们全家都信主,而且在父母两家亲友中,也已经有很多人相信了耶稣。
1)徒 16:31 主的拣选原意,不只是个人得救,乃是全家归主。
常有人问,按照这处经文,是否一个人信了主,全家就都可得救?当然不是这样;但从这处经文,却确实表明,耶稣的心意,不是要救你一人,而是愿救你全家,希望你全家都信主。我们中文圣经这里的翻译,因句子排列不合适,以至意思模糊;应当是“你和你一家,当信主耶稣,就必得救”。保罗的意思是,不只你当信耶稣,你全家都当信耶稣;事实上后来禁卒的全家确实都信了耶稣。徒16:34我们必须让初信者明白这一要求。
2)林前 7:16 信主后在家人面前应当行为有转变,才能见证主名,领人归主。
怎样带领亲人信主,非常重要的就是要有行为转变的见证;否则很难使家人愿意信,甚至还可能羞辱主名。不但如此,我们对家庭也应当表现出更加负责关心,不可借口信主而忽略自己在家庭的责任。提前5:8
有一次我在作培训,讲到这里,下面上课的同工们一阵骚动,负责同工马上大声安抚说,“我们情况是不同的”。我忽然明白过来,是我疏忽了,没有把意思讲清楚。这些同工都整天忙在教会,对自己的家庭,确实有不够尽责的地方;照我这样说,他们不是错了吗?应当停下教会忙不过来的事工,先回家照顾家中的事才对。因此我连忙补充,大家不要忘了,这是指“初信造就”,不是门徒训练;对门徒的要求,就是要撇下所有跟从主。今天我们事奉神的人,如果一切把自己的家事放在第一,那就不合适了。以后每当讲到这一点,我就注意要特别强调说清楚,这是对初信者的造就,和对同工们的要求是不同的。
7、鼓励信徒不忘尽到社会本分。
常听到社会上对信耶稣的指责,只顾传福音,却不尽社会责任。虽然这样说的里面,包含有偏见成见,但我们应当虚心自省,可能确实有作得不够的地方,也有个别信徒因认识片面,把属灵和社会责任对立起来的。所以在初信造就里,应当解释清楚,信徒在社会上,应当怎样尽本分,有美好见证。
1)罗 12:17 众人以为美的事要留心去作。
凡社会上要求群众参与投入的事情,原则上我们都应当支持,而且尽力尽责作好;比如搞绿化,搞卫生,救灾,协助治安等。但也需“留心”去作,因为有些社会要求,显然和我们信仰要求是违背的;这时我们就当解释清楚无法参与的原因,或改变参与内容和方法等。
有一处家庭教会原在社会各项活动中,都能带头,而且也做得尽责;后来当地为搞旅游,要修建一间古庙,需要大家捐助,教会因这会违背信仰原则,就无法参与。虽经过解释仍不被谅解,却也不能因此就放弃信仰的原则。
2)罗 13:1-3 在遵行圣经教导前提下顺服在上罚恶赏善者。
罗马是当时世界的政治中心,因此教会对政权应有怎样的态度,就成了经常需要面对的问题。保罗清楚指出应当顺服掌权者的命令;但他接下来作了很重要的原则补充,这命令不是滥权的,而是为罚恶赏善的,是符合社会正义的。
我们需要使初信者明白,不可因为信了耶稣,以为不属这世界,就可以随意违背社会上正义的规定和要求。至于有些人借这处经文,连掌权者叫他不要信耶稣也顺服了;这样的自我辩解,就荒谬得不值一提了。?????
三、怎样作初信造就事工。
怎样作初信造就事工,应当不外乎以下三个方面;如果我们能配合进行,就能使初信者得到适当造就,灵命健康成长。
1、专门的教导。
教会应当对初信者有计划、有安排作造就训练;如设立初信造就班,对需要受洗的,设立受洗班,教导基本救恩的初级查经班等。象我们前面提到保罗在庇哩亚的查经,应当就是初信造就的性质,使初信者通过对圣经的查考,明白信仰基本要道。
2、聚会的信息。
另一个方法是在聚会讲道时,作有关基本真理的教导;使大多弟兄姊妹都能得到提醒。这是牧养事工最基本的方法,但因牧养事工需要满足多方面的需要,所以不可能每次都是讲基本救恩的信息。如果是新建教会,信徒大多是初信,则可以在每主日讲道的时候,和利用平时查经的机会,安排由浅及深,循序渐进的真理教导内容。
3、个别的辅导。
这可能是对初信者最有效而实用的方法。虽然个别辅导只是个别行为,但如果在教会组织安排下进行,就能取得更好效果。个别辅导不但可以有针对性,而且通过个人间感情的建立,使辅导更容易取得效果。个别辅导可以由信徒中灵命成长的,来带领初信的;既可以帮助初信者,也锻炼了辅导者。这样的安排,需要和门徒训练事工配合起来,训练出更多门徒作个别辅导;这样也就把全教会都带动起来了。
四、谨防使初信者不得造就。
我们在作初信造就时,也需要注意避免使初信者不得造就的事情。
1、提前 3:6 初入教即在教会中居高位或要职。
大家都知道人才难得,所以当教会看到有些有才智学问的初信者时,容易急切委以重任;或遇到有经济社会地位的初信者时,给予特殊重视和待遇。可能这样的弟兄姊妹确实有给教会事工带来正面影响的潜力,但仍当善加引导,等他们灵命长进到一定程度,才能承担教会事工的托付。如果急于想利用他们的本身条件长处,使他们在教会所起的作用,和实际灵性光景不相称;不但教会事工有偏离正路的危险,就是对这些弟兄姊妹来说,也不是爱他,而是害他,助长他自大自满,灵命无法长进。
所以保罗特别提醒提摩太,不应让初入教的作监督。保罗自己在悔改后,经过十年以上,才开始在安提阿教会事奉的。(参看培训教材丁的《使徒行传总论》)
2、林前 14:4 不平衡的真理教导,把初信者引入歧途。
由于初信者真理基础薄弱,如果偏听,也就会偏信,对他们的造就不平衡,就容易把他们引入歧途。当他们有了先入为主的印象,再要纠正过来是加倍困难的。因此我们在作初信造就时,应当格外谨慎,牢记目的是要帮助他们打好扎实的信仰基础,严格按照圣经纯正教导,把他们引在正道上。就如这处经文提醒的,能真正造就人的,不是方言之类的“自我经历”,而是讲解真道。
3、林前 10:23-24 未能体恤顾及初信者某方面非原则性的软弱。
初信造就不是学教会规章,信徒准则,用规章制度来约束信徒;如果太多这也不行,那也不行,反而会把初信者吓跑,在信仰上也无法真正用心灵和诚实。初信造就的目的,是通过对圣经的教导,使初信者在明白真道基础上,灵命稳步长进。有些初信者对自己过去的不良积习,一时还改不过来;只要不是直接关系到基本信仰的原则要求,就不必操之过急,但可委婉提醒。我们的责任,是注意栽培他们的灵命,等长大到一定程度时,应自会有改正的愿望和力量。
4、创 33:13-14 过分催赶,未能量着孩子力量前行。
最后我们借用雅各的这句话,在行路时,需要量着群畜和孩子的力量,慢慢前行。初信者正如孩子,若按着我们的意思,最好他们马上和我们一样热心爱主,长大成人,奔跑灵程;看到他们懒懒散散,不那么追求,就会因不耐烦而无法循循善诱,给他们耐心合适的教导。有时过分催赶,不但达不到目的,还会起反作用。因此一个忠心有见识的仆人,应当是按照信徒的光景,按时分粮,信徒的灵命自然就会稳步成长。 |